贴牌奶粉海外急买工厂 应对配方注册
千余海外贴牌奶粉的焦虑感与日俱增。
婴幼儿配方注册制最后期限还有半年时间,国内婴儿配方奶粉市场混乱的局面即将进入拐点。第一财经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原本还在寻求其他途径的海外贴牌奶粉商坐不住了,纷纷开始着急购买工厂以应对配方注册制,但这些斥巨资买回来的工厂还要过国家认监委和配方注册双重门槛,能否过关尚无定数。
急购海外工厂当救命稻草
过渡期只剩半年多一点,国内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工作也已经全面启动。记者近日获悉,国内多家奶粉企业已经提交了配方注册文件。今年二季度,主管部门已经开始对国内奶粉工厂进行注册审核,而第三季度将围绕海外奶粉工厂进行注册审核,如果不出意外,第一批注册配方将在今年5-6月份公布。
不过随着配方注册工作进程的提速,海外贴牌奶粉品牌坐不住了。
根据配方注册制的规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注册申请人资格,必须为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企业,并具备相应的研发、生产和检验能力。如此一来,就断绝了贴牌奶粉完成配方注册的可能性。
根据乳业专家王丁棉此前的估算,中国市场上仅海外的贴牌奶粉品牌就有800-1000个。随着2021-02-25的大限临近,无法完成配方注册就不能在中国市场销售,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不少海外贴牌奶粉忍痛打起了收购海外工厂的计划。
山东一家市级奶粉经销商李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原本他打算放弃的海外贴牌奶粉品牌倍思纯的业务员上门游说,称公司已经收购了新西兰DNL奶粉工厂的股权,希望他可以再考虑考虑。根据公开资料,倍思纯此前是由中国商人李大健控制的澳大利亚乳企VIPLUS代工生产。
无独有偶,由丹麦著名企业ALRA FOOD代工生产,此前饱受媒体质疑为“假洋品牌”的麦蔻日前也声称,自有工厂即将投入运营。在公众号中,其借用某外媒报道称7个月前,已收购了原马士基集团旗下位于Hundested的Unomedical工厂,负责生产和封装出口到中国市场的婴幼儿配方奶粉。
按照中国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规定,海外奶粉生产企业必须通过国家认监委的审核,才可以进口,目前国外有76家工厂通过了认监委审批,但这些大厂大多“名花有主”。
记者从国家认监委网站上看到,上述提到的两家品牌声称收购的奶粉工厂均不在认监委的审批名单之列,这也意味着这些工厂所生产的产品还无法通过正规的一般进口贸易模式到国内,短期内也无法通过配方注册。不过记者了解到,愿意这样做的企业并不在少数,尤其是在贴牌盛行的大洋洲。
新西兰某乳企官方总代宁涛(化名)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包括近期澳洲和新西兰多家贴牌奶粉商正在着急运作购买小型奶粉工厂或直接建厂,然后再去认监委注册,之后再准备配方注册。
斥巨资或空欢喜一场
宁涛告诉记者,在澳洲收购一家成熟奶粉工厂的成本并不低,一般要花费1.5-2亿元人民币,对于贴牌品牌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字。
记者了解到,虽然一般大型的贴牌奶粉一年销售收入能到几亿元,但渠道驱动模式让大部分的利润留在渠道中,事实上贴牌商所获利润并没有想象那么丰厚。因此在2016年,原本大型的代工品牌是希望通过和代工工厂合作获取注册资格。
“澳、新两国的奶粉贴牌很普遍,按照规定一个工厂可以保留3个配方系列的规定,自有品牌之外,工厂也考虑过留下名额给代工品牌。”宁涛告诉记者。
但实际上,不断传出的信息显示,无论国内还是海外的奶粉工厂都未必拿到全部配方名额,工厂自有品牌注册都还存在不确定性,只好转而选择优先保住自有品牌,这导致代工品牌通过合作取得注册资格想法破灭,只能收购或自建工厂的方式获取资格。
资深乳业专家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部分贴牌品牌正在澳洲收购或新建工厂,这条出路并非那么稳妥。配方注册制两道硬门槛,分别是工厂硬件和奶粉配方能不能通过注册,婴幼儿配方奶粉进入中国市场必须满足这两个要求。
按照2013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目前婴配奶粉的生产完全参照“药品模式”,须严格执行《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组建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
宋亮告诉记者,要做到GMP和HACCP这两个标准,硬件投入就要数以亿计,如果有关部门严格审核的情况下,要通过工厂硬件的审核,一般企业都很难做到。有一些小的贴牌企业觉得注册无望,转而向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市场靠拢,但对于一些大型贴牌奶粉品牌而言,中国市场还是不忍放弃。
以知名贴牌奶粉商A2乳品公司为例,根据其今年2月公布的半年财报显示,得益于中国市场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强劲需求,上半财年A2乳品公司营业收入约为人民币12亿元,同比增长84%。
事实上,通过认监委认证后,还要通过配方注册,前前后后最快也需要6-9个月,已经错过了最好的争夺市场的时机。配方注册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市场上的婴幼儿奶粉品牌数量,尤其是中小品和贴牌产品,因此新工厂最终能不能通过认监委和食药监总局的审核还不得而知。
值得注意的是,就算最终硬件和配方审核过关,这些贴牌奶粉的日子也未必好过。在此前,大多数贴牌品牌在宣传上都会借用自己的代工企业的名号来贴金,一旦工厂换成自有工厂,如何再营造“豪华”概念来吸引消费者。
编辑:乐琰相关文章
美国证监会自2月25日起降低规费 降幅达76.9%
北京时间2月24日晚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告,自2月25日起,美国证监会规费(仅卖出订单收取)收费标准将由0.00221%降至0...
珠江啤酒:2020年产销下降、净利大增14.43% 系控制成本、产品高端化所致
中华网酒业2月24日讯 珠江啤酒今天发布2020年度业绩快报。2020年度珠江啤酒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2.49亿元,同比增长0.13%;营业...
显盈科技创业板IPO过会:应收账款占比较高 研发费用率低于行业均值
2月23日,创业板上市委2021年第12次审议会议结果显示,深圳市显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显盈科技”)首发获通过。显盈科技本次拟在深圳证...
?南方基金:“监管点名翻炒白酒”为虚假消息
中华网酒业2月24日讯,今日,一则“南方基金小道消息称上层指示要支持科技行业融资创新发展,并点名了易方达翻炒白酒”的传闻在市场上流传开来。对...
万事利创业板IPO过会:转产口罩受益多,八成生成依赖外协加工
2月23日,创业板上市委2021年第12次审议会议结果显示,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事利”)首发获通过。万事利本次公开发行股...
员工实名举报中国人寿造假 孙小刚回应:不属实 准备起诉她
2月23日,一名自称中国人寿嫩江支公司的员工张某实名举报公司大量造假。中国人寿相关人士回应称,此事目前正在调查了解中。2月24日下午,被举报...
老鹰股份创业板IPO过会:A股美术培训第一股 教师离职率被关注
2月23日,创业板上市委2021年第12次审议会议结果显示,杭州老鹰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老鹰股份”)首发获通过,将成为A股第一家以美...
中国人寿被员工实名举报,平安被56人集体投诉 买保险要防哪些坑?
很多保险业务员最常用的忽悠手段就是“现在买最划算,有活动、有优惠、有礼物……”。这种情况可以说持续了几十年,如今依旧如此。...
“黑天鹅”突见!股票印花税提高30%,港股遇惊魂一日
2月24日午间,香港政府在《财政预算案》发布会上宣布增加印花税。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香港政府计划提高股票交易印花税由0.1%提高至0....
港交所:对政府提高股票印花税的决定表示失望
2月24日午间,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二零二一至二二年度《财政预算案》,宣布上调印花税至0.13%。香港交易所发言人表示:“我们对政府提高股票...
春节我在岗|山东聊城移动全力保障春节期间网络运营畅通
为保障春节期间宽带客户使用感知,山东移动聊城分公司提早谋划、精准部署,提前一个月对春节期间的业务容量进行评估,制定春节宽带网络专项保障方案,...
香港特区政府计划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至0.13%
2月24日,香港特区政府在最新财政预算案中计划宣布上调股票印花税。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称,我们充分考虑对证券市场和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后,决定提...